每当柳氏听屋里的人提起二房的元娘,就要可怜一番自己的亲女。
“世人皆势利,汴梁伯府那等人家,更是如此,只看人的门楣和嫁妆单子的薄厚,哪会在意人。
咱家季姐儿写的一手好字,又会做文章,一身的好才情,那元娘哪里比的上。”
巧姑有些不忿,又安慰柳氏,
“将来定有那不看重嫁妆的好人家,识得咱家季姐儿的好的。”
柳氏叹了一口气,心中郁郁,心里也盼着如此。
“刚刚,陈司户家里的婆子送来了几盒礼,除腊八粥外,还有两包上等蜜饯,三罐擦脸的香膏,还有一瓷盒三合粉。
更兼有一盒好烛,想是不贱,是杂货行里的烛不能比的。”
柳氏到底嫁到吴家多年,虽没用过这样的好东西,但也是能看出来的。
“我都不晓得如何回礼,生怕回的礼不妥,让人看轻了去,可手里银钱又不趁手。”
柳氏不是没有想过,把这家送来的礼,送给另外一家。
这样就不用多置礼了。
可这些官眷之间又常走动,怕说漏嘴了,使她丢丑。
“娘子,要不等夜里,我把这些各家送来的礼,去外面当了去,咱也好有银钱置礼。”
只能这样办了,可柳氏看着炕上的缎子,还有首饰,心中不舍。
这样的好东西,不常得,柳氏留下了几件贵重的,想给季姐儿攒着日后当嫁妆。
大房偷偷昧下了这么多家的礼,二房冯氏如何不知。
她没有去大房讨要,而是等吴二郎从府邸回来,在屋里用饭的时候,才把这事讲与他知晓。
吴二郎没有想到,这个大嫂又弄出来事了。
往年是冯氏管家,女眷们往来,送礼,都是冯氏一手操办的。
不要小看送礼,回礼,这里面讲究大了去。